散裝水泥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來源:經濟日報
在許多城市,曾經滿載著袋裝水泥飛奔的卡車已經難覓蹤跡;在不少建筑工地,往日粉塵飛揚的情景正在明顯減少。
隨著我國水泥散裝化步伐的加快和推廣力度的加大,一個清潔、節能、更有效的水泥建筑市場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一)
水泥散裝化在我國起步較早,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推廣。商務部商貿服務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專業化的散裝水泥產、運、儲、用等環節構成的產業和技術鏈已初具規模,并且逐步形成了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的散裝水泥發展格局。
供應量是衡量散裝水泥發展的直接標準。據商務部統計,到去年末,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已達到6.36億噸,全國平均散裝率達到45.82%。與此同時,散裝水泥物流設施設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全國散裝水泥綜合運輸能力達6.4億噸,綜合發放能力6.07億噸,分別比“十五”初期的2001年增長了352%和252%。在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近5000家,去年銷售散裝水泥1.07億噸。
2004年,商務部會同建設部等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知》,目前全國混凝土“禁現”城市已達到300多個,全國預拌混凝土年供應量達6億多立方米,已建立規模化的現代混凝土生產企業近3000家;集中使用散裝水泥達到2億多噸,占散裝水泥總使用量的37%。
2007年6月6日,商務部等6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通知》,目前全國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已發展到200多家,預拌砂漿罐車200多輛,移動筒倉700多個,在一些砂漿“禁現”城市,預拌砂漿供應鏈已現雛形。
堅持不懈推廣水泥散裝化,產生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河南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僅三門峽段就使用散裝水泥63萬噸,由此節約標準煤4914噸,節約包裝紙3780噸,創造社會綜合經濟效益2835萬元。據監測統計,1978年至2008年,全國累計生產散裝水泥37.42億噸,可節約標準煤8600萬噸、減少粉塵排放37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億多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3萬噸,實現經濟效益1684億元。
(二)
雖然散裝水泥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商務部商貿服務司認為,目前散裝水泥離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總體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具體來看,我國水泥散裝率還不高。據介紹,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水泥生產和消費國,但去年全國平均水泥散裝率只有45.8%,與平均70%的散裝化要求和發達國家90%以上的散裝化水平相比差距明顯。區域發展也不平衡,雖然近幾年散裝水泥區域發展差異呈現逐步縮小的趨勢,但是東快西慢的不協調發展格局仍沒有根本改觀。去年,我國東部平均水泥散裝率達到56.79%,而西部只有33.28%。
另外,農村散裝水泥發展還是薄弱環節。據了解,我國農村水泥使用量約占全國的40%,目前水泥使用仍是以袋裝為主,散裝水泥使用量僅占全國總量的17.7%,使用率不到20%。全國預拌混凝土供應量為6.24億立方米,農村僅為0.68億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10.9%。
對此,專家提出,推廣散裝水泥對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水泥是高耗能產品,袋裝水泥運輸過程破損率極高,所到之處揚塵彌漫;在使用環節,現場攪拌普通砂漿時,數量龐大的水泥紙制包裝袋消耗掉大量能源;現場攪拌混凝土時,撒落的袋裝水泥約5%會進入大氣層污染空氣,而且是由人工直接操作,容易造成攪拌不均勻,混凝土強度質量的穩定性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刻不容緩。
(三)
如何進一步加大水泥散裝化力度?商務部商貿服務司提出,發展散裝水泥涉及生產、裝備制造、流通、使用、管理、監督等一系列環節,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散裝水泥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當前要繼續發揮政策推動作用,利用國家宏觀政策和水泥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條件,用好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同時抓好城市“禁現”和農村“推散”工作。
針對城市“禁現”不嚴格的現象,要綜合利用法規、行政和市場手段。總體上看,目前“禁現”工作在大城市比較理想,而中小城市往往措施不力,有的甚至沒有開展。對此,專家建議,要制定預拌混凝土的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禁現”目標,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的設立、改建和擴建必須符合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要求,必須符合預拌混凝土的發展規劃和布點方案的要求。據介紹,一些城市特別是第一批啟動“禁現”的10個城市,都已經采取了相應技術措施,北京、廣州等地還將“禁現”工作的監督檢查細化到文明施工、施工單位和施工監理資信管理等具體環節,提高了企業使用預拌砂漿的自覺性。
農村“推散”工作要因地制宜,創新思路。據了解,目前各地通過示范帶動、專項資金引導支持,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建設已取得明顯效果。2007年,各地共投入散裝水泥專項資金2185.90萬元,引導新建銷售點1018家,新增固定罐859個、移動罐30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