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促進企業的規模經濟,是解決生產與管理之間的矛盾,還是希望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生命力?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那么信息化對我們來說并不具有任何意義,而如果我們還有更多的追求,那么我們就應該了解自身所處的信息化的境界。 一重境界:追求規模經濟效益 規模經濟,是單一品種大批量生產的經濟,是典型的工業經濟。規模經濟效益,是指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同一產品的產量實現單位成本的下降。而通過信息化,促進企業規模經濟效益,這是站在最底下的一樓看企業信息化可以期望的東西。 用信息化去追求規模經濟效益,所需前提條件最容易得到滿足。它的前提假設是,一不改變技術性質,二不涉及任何管理改變。與企業傳統做法相比,從技術到管理差別最小,進入信息化的門檻最低。 坦率地說,信息技術,不是干這個用的。它的所長不在這里。當然,不等于說,信息技術不能促進規模經濟效益的實現。我在農村還見過,有的農民不拿冰箱凍食品,而改當鞋柜用。冰箱里當然可以放鞋,只是它的所長不是當鞋柜就是了。所謂“不改變技術性質”,就是指拿信息技術當工業技術使用,不用其所長,用其所短。舉例來說,拿電腦當打字機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它就相當于拿冰箱當鞋柜。 在規模經濟型企業中,由于電腦網絡在主要業務中派不上用場,一般都是在非主要業務部門使用。 我們并不一概地鼓勵所有企業搞信息化。相對來說,什么樣的企業可以稍緩一些搞信息化?我們認為,以規模經濟效益為主的企業,主要適合通過工業生產方式來發展。你想,你的企業只生產一個不變的品種,市場大得不得了而且從來不變,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用戶拉貨的車好幾公里排隊等貨,工廠開足馬力,天天加班還完不成任務,那我建議,你的企業不信息化也罷。 實際上,如果是追求規模經濟效益,企業可信息化,也可不信息化。如果你發現,你的企業,用戶需求不只一個品種了,每個產品的訂貨批量開始變小,競爭者的產品性價比超過你,那我恭喜你,你有了上信息化第二臺階的動力了! 第二重境界:追求范圍經濟效益和差異經濟效益 通過信息化,促進企業范圍經濟和差異經濟的效益,這是站在二樓看企業信息化可以期望的東西。 范圍經濟的特點是小批量多品種,范圍經濟通過聯合生產管理,增加產品種類而實現單位成本的下降。根據1998年調查,深圳市建筑、機械和紡織等傳統企業中多數企業采用CAD/CAM技術后,高度重復性工業的效率提高了15倍,標準化作業的效率提高5倍,通用典型化工作的效率提高了2倍,專用和開發性設計分析的效率提高1倍以上。 差異經濟通過同一產品的同一品種內部差異性的增加降低單位生產成本,或者通過多品種、高產量降低單位生產成本。1997年5月,南海市政府投入350萬元成立西樵紡織工藝制版服務公司,引進韓國設計的電腦工作站制版系統,使新面料從開發研制到生產成品的周期縮短為5天。營業半年,開發出新品種2000多個,其中轉讓成功400多個品種。 企業信息化的第二個境界,最低限度的前提假設是,一改變技術性質,二不涉及任何管理改變。改變技術性質,是指一定要發揮信息技術所長,而不是把信息技術當作工業技術使用。而信息技術所長的標志,就是看技術應用是否產生范圍經濟與差異經濟效果。如果信息技術只是達到規模經濟效果這個層次,那還是“用非所長”。 這個境界的局限在于,技術變了,管理還是老樣子。信息技術應用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遇到技術與管理的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這時候,企業信息化就需要再上臺階,進入第3個境界了。 第三重境界:加強基礎管理 企業信息化前兩個境界的共同特點,是定位在技術應用;共同的局限是不觸及管理改革。第三個境界,是信息技術與傳統管理的結合。其基本前提假設是,一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二加強科學管理。 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包括了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企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技術在核心業務部門的應用、產品信息和技術含量的增加等方方面面,是廣義的應用。加強科學管理,是指在原有科學管理體系框架的基礎上,狠抓落實。它服從、服務于企業做大做強的要求,主要定位于管理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通過信息化加強企業基礎管理的含義。 首先,科學管理(工業化管理)與信息化管理的理論區分標準。這種區分可以寫成一本書,我個人有個高度概括的標準,就是以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為橫豎坐標,看管理的微分切線斜率。凡是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變動曲線呈邊際成本遞增的,為科學管理;凡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變動曲線呈邊際成本遞減的,為信息化管理。 第二,科學管理(工業化管理)與信息化管理的實踐區分標準。這種區分同樣可以寫成一大本操作手冊,但我注意到一個關鍵變量,雖非充分條件,但屬于必要條件。這就是看企業職能與流程的關系類型。如果企業改革以職能轉變為核心,強化專業職能,一定屬于工業化管理;如果企業改革以流程轉變為核心,在強化職能基礎上強化職能聯接,一定屬于信息化管理。 通過信息化加強基礎管理,特點是以信息技術作為管理的新手段,強化科學管理的實施,但不改變科學管理的性質。屬于用先進生產力加強和完善傳統生產關系這個范圍。 判斷一個具體企業的企業信息化發展,何時應由科學管理階段轉入信息化管理階段,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至今沒有一定之規。我主張一是觀察企業的實際資本構成(不光是財務報表上的資本構成,還要觀察信息資本、社會資本及人力資本)。如果企業資產主要是物質形態的,建議以科學管理作為管理信息化的定位;二是觀察企業的市場環境,如果企業競爭僅限于國內傳統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市場環境相對穩定,建議主要采取加強科學管理。相反,如果企業資本主要依賴信息資源、知識資本、人際網絡和研發創新,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全球化市場和信息化的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并且關系企業的生死存亡,就要考慮登上企業信息化的第4層樓梯了。 第四重境界:實現信息化管理 以流程重組為特點的信息化管理,是企業信息化的第4個境界。它是企業的再造,是企業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進行的徹底變革,是對企業傳統管理體系直至產權體系的傷筋動骨式的徹底改造。 并非所有企業都能服這副“猛藥”。這副“猛藥”一旦吃不好,不僅治不了病,還會吃死人,把企業搞垮。所以,一定要認真對照自己是否符合“吃藥”的條件。 企業信息化第4個境界假設的前提,一是信息技術變革,二是管理體制包括整個企業體制的信息化改革。它的特點是,不僅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而且管理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所謂“根本上的改變”是指,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科學管理時,信息技術只是工具性的,信息化管理的效果還是局部的、戰術性的。 從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實行信息化管理,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效益。這個效益不是僅僅體現在效率上,而是體現在效能上,即體現在效率與成本之比的變化率的趨向上。例如全球最大的CAD開發平臺企業AUTODESK公司,就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這些分支機構與4500多個特約經銷商和3000多個軟件增值開發商保持密切的即時聯系,從而使它形成規模管理的扁平化虛擬組織結構,隨著擴大而邊際成本逐漸下降。 第五重境界:完成從做大做強、到做活的轉變 企業信息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企業信息化帶來的最高價值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做活。 做活,是廣大企業根本利益所在。我們平常說,做百年老店,是做活,指的是企業的生命力強。做大做強后仍可能做死,IBM和通用長盛不衰,不是因為它們大和強,而是因為它們擁有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僅2~3年,企業信息化對中國企業,不是補在胳膊、腿上,而是補在命根上。 做活,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條件下,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要求。流程再造只是手段,通過數字神經,恢復系統活力才是目的。企業信息化所追求的價值,所要達到的效益,只不過是“系統活力”的分散化的表述:通過締造學習組織實現可持續創新,通過流程再造對環境挑戰進行迅速有效的應戰,通過信息和知識含量的提高使企業像人一樣充滿靈性和智能,通過數字神經系統的建造展現靈捷的身手,通過虛擬企業實現社會有機體的靈性化。企業信息化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就是提高企業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