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頂尖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商業思維
本文優質度:★★★★★+ 口感:春日抹茶
筆記君說:
其實,真正的商業,都不是為了賺錢出發的。
以下,盡情享用~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笨的事情。
一、賺錢,從來都不是商業的起點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笨的事情。我經常喜歡說一句話:
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
我們的學員,已經聽了幾百遍了,耳朵都磨破了。
但即便聽了幾百遍,我相信,還是會有一些同學表面點頭稱道、心里暗自嘀咕:
這種漂亮話,說說而已。
賺錢,才是商業的起點吧。
賺錢從來都不是商業的起點。賺錢是終點。
有很多明星喜歡開餐廳。
但常常是一開始門庭若市,稍微過一段時間就沒人去了,然后虧損關門。
為什么?
粉絲喜愛明星,明星的影響力可以給餐廳帶來“流量”。
哇,我一定要去試試,說不定還能要個簽名呢。
可是嘗過鮮之后,有些餐廳粉絲們再也不去第二次了。
為什么?因為菜品不好吃。
所以,這家餐廳沒有“復購率”。
做餐廳,是流量更重要,還是復購率更重要?
當然是復購率。
餐廳開在一個固定的物理位置。
它只能服務附近幾公里范圍內的有限人群。
就算明星影響力再大,這個“有限人群”都來吃了第一次,但只要菜品不好吃,沒有復購率,顧客最終會越來越少,直到關門。
讓消費者獲益,也就是把菜品做好吃,是一家餐廳的起點。
賺錢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是終點。
就這么簡單?就這么簡單。
天啊,這也聽上去太顯而易見了吧?
誰不知道把東西做好很重要啊?
是的。每個人都知道。
但是當你沒有堅守長期主義,自己活下去都很困難的時候。
就會在消費者獲益和自己獲益之間,無比糾結,難以取舍。
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
他們會問:我都要死了,還管消費者?
能在產品原材料上,偷工減料,就立刻克扣。
能多賺一分,絕不少賺一分。
這時候,堅守長期主義,就給了你巨大的戰略定力。
有了“長期主義”護身符,就可以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從容地成長為巨人。
關于長期主義,馮侖先生舉過一個特別生動的例子:
一個油餅五毛錢成本,賣兩塊錢,能掙一塊五。
一個人把錢看得很絕對,認為多就是多,少就是少,錢很重要,所以覺得五毛錢成本太高,那能不能用地溝油?
成本三毛錢就行。螞蚱也是肉,為什么不吃?多掙兩毛錢也好啊。
于是,這個炸油餅的人就會面少一點、油也差一點。
但是可能又來了一個大媽,她覺得還是要讓人吃了身體健康。
她的心思在健康上,沒在錢上,她就用品質最好的油、最好的面。
同時還考慮別人拿餅的時候別燙手,再在拿油餅的這張紙上面寫幾個字,提醒注意燙。
她心中有別人,結果別人都知道她們家的油餅是健康的,服務是貼心的,她們家門口的排隊越排越長,那家就不好了。
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拼命壓榨“價值空間”,一點“價值空間”都不想留給對方。
注重長期主義的人,拼命退讓“價值空間”,想要“價值空間”最大化留給對方。
注重眼前利益的人,一時賺得盤滿缽滿,未來路卻越走越窄。
注重長期主義的人,一時利潤不盡人意, 未來路卻越走越寬。
二、重視長遠價值,通常不會失去眼前利益
三、只有客戶成功,我們才能成功
他說:你們都說客戶至上,但是你們開會討論什么問題?看什么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三張表代表誰的利益?都只代表股東的利益。你們開會時只討論股東利益,憑什么說客戶至上?
四、最后的話
在進化島上,我曾經分享過對于聰明人的看法:
有一次和晨興資本的劉芹聊天。
聊到一個項目。他說早期就不太看好,
為什么?
因為這個創始人太聰明了。
什么意思?太聰明也不對嗎?
聰是聽力好,明是視力好。
太聰明,每天都能看到各種機遇,接觸更多資源,想到各種激動人心的模式。
因此,他們常常受不了誘惑,不斷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紅利和風口間上下起伏,非常容易失焦,非常容易患得患失。
而創業呢?
是把一件事堅持做到極致。
一定程度的“傻”,有助于這種堅持。
其實,可以看到全世界,聽到全世界,有時是一種懲罰。
太聰明的人,需要對抗全世界。
我說,那不是真正聰明的人。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笨的事情。
真正聰明的人,他們不斷在問“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么”,“那件事情的邏輯是什么”。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堅守長期主義。
然后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給合作伙伴,給消費者,留出足夠的“價值空間”。
在商業戰場上,什么樣的競爭對手最可怕?
認真堅守長期主義的人,而不是聰明的人。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